稍稍留意一下,你会发现南昌各种档次的写字楼被这两年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规模不一的家装公司所盘踞。由他们策划的“团购”、“开车看样板房”、“家装文化节”、“业主见面会”等等促销活动令人应接不暇。家装业火红的景象背后是广大的“有产阶级”和先“负”起来的业主对家装公司的追捧(这与他是不是房奴无关)。“拷”一下刚拿到新房钥匙的业主朋友,他要么正在家装公司和设计师“沟通”,要么正在去家装公司的路上。此情此景是不是让经历过1990年代装修的你喟叹不已?
1990年代初的南昌,有“装修”没有“家装”。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的的家装公司成立于 年的广州,来到南昌又是 年后的事。没有家装公司竟然也能装修?这让被“把装修交给装饰公司,自己放心上班去”理念浸淫的你是不是难以理解?呵呵,不理解没有关系,我和你讲一下你就理解了。“智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个时候的装修应证了这句话。一个家庭装修,不需(也没有)设计师,房间究竟装成什么“式样”?让木工、泥工到邻居家去看一下,就装成他们家那个样子!一样的刮瓷,一样的地砖,一样的吊顶,一样的无烟灶台……诸多的“一样”形成“千家一样”的局面。难怪那个时候常听到有夜归人走错门上错床的事发生。你说,这和那个年代的家庭装修风格太求一致有没有一点关系?
物换星移,南风北渐。随着来自广东的家装公司在内地遍地开花,请家装公司的装修业主也随之增多,南昌也不例外。但当业主一走进家装公司大门时,风格的问题也就被摆上了桌面:欧式,简约,还是中式?现代,还是后现代?古典还是轻古典?单一风格还是混搭?……呵呵,这应该看作今天的设计师的口气,因为这些概念并不是同时出现的,每个概念的背后都代表着一段时间的家装流行风格,而作为主流的风格有个演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了由繁到简,由精制到随意的发展阶段。当人们最初接触家装设计的时候,很多人被欧式风格中洋味十足的罗马柱、壁炉、酒吧、西餐桌等等这些装修元素深深吸引——有人说我们的民族血液里流淌着“崇洋”的基因,这话一点不假。“崇洋”不是坏事,媚外就不好!媚外,反应到家装中就是一股脑地照搬这些“西洋景”,不管能不能生火做一个壁炉!不管有没有洋酒做一个酒吧!欧式风格或者类欧式风格,其代表的视觉元素除了上面提到的罗马柱、酒吧等这些元素外,配套的还有复杂的吊顶,垂得很低的吊灯等等,这些大概构成了七八年前的家装“主流”风格了。曾记否,那年头,当你到新装修的朋友家去参观,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一个角落里做一个酒吧,幽幽的蓝光照在几乎从来没有打开过的洋酒瓶、空空的高脚转椅上。人们发现,酒吧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人们还发现,过于繁琐的欧式风格让拖着一身疲惫的他回到家里,感受不到应有的释放和轻松。那段时间你大概听过,不少有钱的主一气之下把装修没多久的豪华装修敲掉重做。由此,欧式风格很快从主流的位置上退居二线,让位于“现代简约”了,至今遍布家家户户的西餐桌还在提示着那段时间欧式风格的辉煌。
现代简约自提升到主流的霸主位置后,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也没有“退休”的迹象。它“简约而不简单”,既像写意画,又似现代舞蹈,在空灵中给人无限遐想,在简洁中使身心得以很好地放松。笔者很喜欢这种风格,在2006年的新家装修中美美地“简约”了一把。
“欧式”从“领导”位置过早“退休”,成为今日家装一个配角,这是一段并不成功的家装风格推广史。作为起引导教育作用的家装设计师有没有一点责任呢?这个问题自有后人评说。无论如何,这一历史却唤醒了业主们的自我意识,他们对设计师的态度从言听计从转变于姑且听之。与此同时,家装公司设计师们发现,不重视业主们的自我意识,不深层次研究业主的个人品位已很难设计出业主满意的作品了,特别是文化层次高的业主更加如此。设计师们开始放低身段倾听业主们的意见,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引导”业主。双方建立起很好的合作关系,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在合作中得以问世。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个性化家装,在个性化的家装不可阻挡的潮流冲击下,家装千家一面一去永不复返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多么绚丽、生动的家装世界:由电脑调漆喷出的彩色墙面,特色十足的饰品,造型奇特的灯饰……这个局面已不是一句“轻装修重装饰”的话能概括的。
中国家装业泰斗,江西十大创业先锋余静赣先生认为,“空间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对此笔者很赞赏。很难设想一个长年生活在一个狭窄的房间,头上顶着一个大吊灯的小孩长大了会有多大的胆量和胸怀。但反过来想,一个人的性格又何尝不会响影到他自己所居住的空间形态呢?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有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空间。基于这一理论,个性化装修得以大行其道,而且永不衰退。
如果有一天,你到朋友家作客,看到一面破鼓改成了茶几,破蓑衣改成了窗帘,毛坯房的水泥地面不做任何处理,一整面的小孩涂鸦,长长的走廊装成了“时空隧道”……请不要惊讶,这是一个个性化你的家装、个性化你的个性的年代,我们庆幸生活于这个年代。
把我们的个性好好涂抹,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
(2007年8月 发表于江西日报,发表是有所修改)